農產品冷鏈的物流信息化路徑
“從田間到餐桌”冷鏈物流一路保鮮
國際食品標準委員會(CODEX)對可追溯的定義是:“能夠追溯食品在生產、加工和流通過程中任何指定階段的能力?!眹H標準化委員會(ISO)的定義為:“可追溯性是指通過記錄的標識追溯某個實體的歷史、用途或位置的能力?!?/p>
博科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總裁顧問王頤中說,1999年,農產品可追溯體系在中國的大型超市開始展現,而引進該機制的原因在很大程度上與食品安全的壓力有關。
2001年7月,上海市政府頒布了《上海市食用農產品安全監管暫行辦法》,提出了在流通環節建立“市場檔案可溯源制”。這是迄今為止在政府層面上對農產品可追溯機制最早的描述。隨后,農產品可追溯體系開始在中國萌芽。
2004年爆發的“蘇丹紅事件”成為農產品可追溯體系的有力推手。
農業部農產品安全監管局監管處專家張繼新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電話咨詢時表示,農產品可追溯體系目前在農業部正處于探索階段,農墾系統在2005年前后啟動了可追溯體系的建設,初期參與的企業有50家,后來每年都有新的企業加入。迄今為止,參與的企業沒有發生過任何事故,社會認可度也比較高,政府也比較容易監管。
2007年3月,國內首個生豬產品全程質量安全追溯系統日前在浙江省海鹽縣正式開通。 據了解,海鹽縣現有生豬養殖戶達四萬余戶,年出欄生(仔)豬達一百四十萬余頭,年養豬收入近五億元,是全國商品瘦肉型豬基地縣。該系統可連接因特網,公司內部配置數據服務器,消費者只要在專賣店內購買豬肉就會得到一個產品代碼,在專賣店或家中電腦上輸入產品代碼,即可馬上通過互聯網查到所購肉品來自哪個養殖戶、瘦肉精檢測情況、如何加工、怎樣檢驗檢疫等所有產品安全信息。
海鹽縣副縣長盛勇軍認為,這套“生豬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系統”,不但有效彌補了政府監管力量,保障消費者食品安全,還體現了“優質優價”,維護農民利益,促進了海鹽養豬產業的良性競爭。
2010年,上海西郊國際農產品交易中心(簡稱西郊國際)啟動實施國內功能最為完善、技術最為先進的管理系統,構建了國內第一套完整意義上的食品追溯體系,對上海世博會的食品實行從田頭到餐桌的全過程監管,保證來自2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持續184天,預計7000萬人次游客的食品安全。
這是上海又一次引領全國,為全國的冷鏈物流信息化建設做了榜樣,負責該系統建設的廠商,博科資訊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兼市場總監武興兵介紹,該系統架構于博科資訊公司賴以自豪的MAP平臺。
大鱷布局冷鏈物流,信息化護航
近日,上海錦江國際低溫物流發展有限公司發布公告稱,三井物產株式會社全資子公司Mitsui & Co。(Asia Pacific) Pte.Ltd。已通過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取得公司持有的錦江低溫38.33%股權以及上海錦江汽車服務有限公司持有的錦江低溫5%股權受讓權,并同時取得對錦江低溫的增資權。
據悉,Mitsui & Co。(Asia Pacific)Pte. Ltd。是三井物產株式會社全資子公司,也是三井物產株式會社亞太地區投資平臺,三井物產株式會社作為日本最大、最早的綜合商社之一,在2009年實現收入551億美元,利潤17.7億美元,該年財富500強企業排名第131位。
并購的游戲還在進行,但信息化絕對不可忽視,博科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總裁顧問王頤中介紹,上述廠商在信息化的投入一貫大手筆。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9937817614
華鼎冷鏈是一家專注于為餐飲連鎖品牌、工廠商貿客戶提供專業高效的冷鏈物流服務企業,已經打造成集冷鏈倉儲、冷鏈零擔、冷鏈到店、信息化服務、金融為一體的全國化食品凍品餐飲火鍋食材供應鏈冷鏈物流服務平臺。
標簽:
上一篇:食品飲料:冷鏈業務將是發展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