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三農”難題應側重農產品流通渠道建設
借鑒歐美等發達國家的流通模式,我國的農產品流通渠道形式已步入多元化,諸如生鮮超市等新型經營業態出現在銷售終端,并有廣泛推廣之勢。據四川日報消息,經檢驗,四川省2009年無公害生產基地的產品全部合格,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三品”抽檢合格率均為100%,全省認定無公害農產品產地2800多萬畝,占耕地面積近一半。
中投顧問流通行業研究員黎雪榮認為,隨著人們生活水平和消費水平的提升,生鮮農產品越來越受到青睞。在我國大中城市,超市超越農貿市場成為生鮮農產品的主要零售渠道。在如此良好的發展前景背后,生鮮農產品流通渠道不健全,使得農戶面臨著經營條件和環境的不確定性、復雜性和風險性。
農業問題主要是農業產業化的問題,目前,中國農業的規模優勢還沒有得到充分的體現。農戶常常抱怨產品銷售困難,銷售價格低廉。根本原因在于農產品市場體制不健全,流通渠道不暢,產─供─銷鏈條還不夠完善。
在扶持“三農”政策上,政府除了需要推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大力發展優質、高產、高效、生態、安全農業,提高農產品質量和競爭力以外,還應該致力于打通農產品流通渠道,推行有機銜接產─供─銷的農產品供應鏈管理模式,逐步形成以市場為導向、根據市場配置資源的新型農業經濟形態,豐富“菜籃子”工程的服務內容。
作為一類特殊的變質產品,生鮮農產品具有易腐性、時鮮性、季節性、地域性、隨機短生命周期等特性。而據有關資料報道,我國蔬菜和水果采摘后的平均損耗率高達25%~30%,這種經濟損失每年超過1000億元,而西方發達國家的損耗率普遍低于5%,美國、日本僅有1%~3%,糧食平均損失也有14.8%。其中廣東省每年因水果、蔬菜等鮮活商品腐爛造成的損失達7.5億元;重慶僅新世紀百貨超市因生鮮損耗造成的損失每年超過1億元。
黎雪榮指出,生鮮農產品的流通損耗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因素導致:第一,市場體制不健全,產業組織不成熟。蔬菜種植基地和畜牧養殖基地相對還比較少,產業集群尚未形成,不利于規?;蜆藴驶a作業。第二,流通渠道層級復雜。比如供應商過多、流通渠道過長、農貿市場運作管理不規范等。第三,冷鏈物流發展滯后,物流服務商專業水平有待加強。此外,還有信息傳遞機制的不完善以及超市內部管理水平等問題。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9937817614
華鼎冷鏈是一家專注于為餐飲連鎖品牌、工廠商貿客戶提供專業高效的冷鏈物流服務企業,已經打造成集冷鏈倉儲、冷鏈零擔、冷鏈到店、信息化服務、金融為一體的全國化食品凍品餐飲火鍋食材供應鏈冷鏈物流服務平臺。
標簽:
上一篇:國家商務部醞釀建立醫藥物流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