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遞行業的222,五大趨勢出現
終結低價競爭,快遞行業風向變了
“要旗幟鮮明反對‘內卷’,反對損害行業利益、損害員工利益的行為!”
這句話是國家郵政局局長馬軍勝提出的,在一年前的快遞企業電話座談會上,他對快遞行業的發展提出新的目標。
現在一年的時間過去了,快遞公司,電商平臺,配送小哥以及消費者之間,再次形成了新的平衡點。
先來回顧數據,2021年12月8日,我國今年快遞業務量首次突破千億件大關,創造歷史。
而今年,這項數據再次被刷新。2022年12月1日,國家郵政局快遞大數據平臺實時監測數據顯示,一箱從福建省漳州市平和縣發往廈門市的蜜柚,成為2022年第1000億件快件。整體比去年提前了7天達到千億件。
僅從單量來看,我國快遞行業發展頗具韌性。
而從企業的角度來看的話,相較過去行業內的低價競爭,今年在單票收入,快遞服務收入等方面,都迎來不小的增長。
對比來看,一年前,韻達、圓通、申通的單票收入分別為2.38元,2.59元,和2.46元,一年后的今天,韻達單票收入達到2.88元,圓通單票收入為2.72元,申通的單票收入為2.62元。
增長的背后其實是用戶消費能力的體現,也彰顯出快遞行業發展的強大韌性。但值得注意的是,在行業集體跳出低價競爭陷阱之后,擺在面前的依舊不是什么康莊大道,而是迎來了一輪又一輪新的競爭。
如果說之前的快遞行業競爭容易陷入低價、低質競爭的漩渦,那么2022年的快遞行業,則是集體走向高質量的“服務戰”。
從整體上來看,快遞行業無時無刻不在發生變化。市場在擴大,機會在迸發,在這一年的動蕩中,一些行業趨勢已經浮出水面。
2022,快遞行業出現五大趨勢細細回顧之后,我們發現2022年的快遞物流行業,主要呈現出五大發展趨勢。
第一,快遞進村被寫入中央一號文件,下沉市場成為行業集體目標。
據國家郵政局官網消息,2月22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發布,在這份指導全年工作的一號文件里,終于提到了“快遞進村”這四個字。
趨勢從上到下,迅速向整個行業蔓延,加速“快遞進村”工作的推進,成了所有巨頭的共同目標。按照文件里的目標,2022年,我國將基本實現建制村“村村通快遞”。
根據國家郵政局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我國主要快遞品牌網點在鄉鎮的覆蓋率達到98%,而“快遞進村”比例也已經超過了80%,其中蘇浙滬等地基本實現“村村通快遞”。
在剛剛過去的雙11期間,快遞巨頭們就紛紛展現“進村”的成果。
具體來說,今年雙11,申通快遞以9分鐘的時間完成第一單配送,這一單就是進村的快遞。中通的雙11快遞進村首單同樣迅速,僅過去18分鐘,家住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區樵舍鎮朱坊村的一位用戶就收到了中通送來的雙11第一件快遞。
目前我國還有5億人住在農村,平均全網每天有一億件快遞是送到農村去的,讓村民享有和城市居民一樣的公共服務是“快遞進村”的基本目標。
第二,快遞行業的并購整合加速,快遞巨頭之間的競爭加劇。
其實相較于全行業都在做的快遞進村,快遞公司之間的整合兼并,就像是一條鯰魚一樣,持續攪動著整個行業,刺激競爭,釋放活力。
首先要提的就是極兔,去年10月底,極兔豪擲68億元收購百世國內快遞業務,掀起快遞企業間的并購潮。而極兔和百世的網絡整合,直到今年5月底,才基本完成。
據極兔創始人李杰介紹,5月份極兔的日均票數已經超過4000萬張。在6月份菜鳥的快遞指數中,極兔也緊跟順豐快遞,排名第二,極兔的成長速度讓人震驚。
除了極兔之外,京東也創造了快遞行業的重要并購案。7月份,德邦與京東物流先后發布公告,雙方股東均同意京東物流收購德邦股份。這起價值89億元的收購案,終于定下基調。
收購之后,在當前國內快運市場中,排名前六的玩家,已經有三家屬于京東陣營,綜合計算,京東系的零擔營業收入已經達到286.8億元,直逼行業第一順豐快運。
不止收購德邦,前段時間,達達的創始人蒯佳祺退出公司股東名單,京東與同城配送達達集團徹底融合。
這幾起并購事件證明了快遞市場上的殘酷競爭,未來,巨頭之間的競爭,將會更加激烈。
第三,快遞出海領域,巨頭發力航空基礎設施建設。
快遞進村,快遞出海,這兩個趨勢,一直以來都是行業的大難題,但相較于往年,今年在快遞出海領域,驟然多出來不少新變化。
相較于往年集體入局東南亞之外,今年以來,我國快遞企業們紛紛入局拉美市場、中東市場、歐洲市場以及非洲等傳統電商洼地。
比如剛剛結束的世界杯比賽,就讓中國快遞看到了中東市場的巨大潛力,圓通、申通、韻達們借助中歐國際班列入局中東市場。
更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快遞公司持續向全球多個細分市場進發之外,巨頭們還加強了出海的基礎設施建設:航空物流。
今年8月底,京東航空正式投入運營,隨之而來的還有3架波音737貨機。以及南通航空貨運樞紐;再說圓通,今年更是一共引進了7架貨機,最新引進的貨機,就被圓通投入新貨機將投入南亞航線,保障國際航空物流時效。
近日,順豐航空和成都交投航空投資集團合作成立一家新的航空公司,注冊資本達到6億元
而航空物流之爭,實際上就是快遞企業們搶占高端市場、謀局全球競爭重要手段。未來,沒有航空物流的公司,很可能在全球物流競爭中失利。
第四,即時配送風口涌現,一年訂單量接近300億單。
更有意思的是,在一向不被快遞物流行業重視的同城物流領域,今年迎來了大發展。得益于本地即時零售的爆火,與之相匹配的同城配送,單量暴增。
在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發布的《2021-2022中國即時物流行業發展報告》中顯示,2021年即時物流行業訂單量為294億單,同比增速為38%,用戶規模達6.33億人。預計到2025年,即時物流行業訂單量將達到793億單。
作為對比,2021年中國快遞市場訂單量為1083.0億件,同比增長29.9%,快遞業務收入完成10332.3億元。近300億單的業務量,已經達到快遞市場的四分之一。
這無疑給傳統的快遞巨頭們,帶來重大挑戰,相較于傳統2-3日達的快遞,即時物流可以實現30分鐘達,并送貨上門的極速體驗。隨著即時零售的大發展,行業內對即時物流的需求越來越大。
比如前幾天,抖音聯合順豐同城、達達、閃送試點團購配送項目,就為同城的即時配送平臺,帶來更多需求和利好。未來,同城即時物流或將會創造出一個不低于7500億的市場,突破萬億的可能性很大。
京東、順豐等巨頭已經入局,中國物流行業,也隨之進入分鐘級時代。
第五,快遞持續轉型數字化,無人配送、云計算深入產業。
準確來說,隨著電商上游活水的增速放緩,整個快遞物流行業也必須跟著改變和提高效率了。以阿里為例,在最近幾個月的財報和對外展示中,數字化、云計算,就成為重要一環。
作為零售的配套產業,快遞行業也要實現效率的提升,借助數字化轉型,是必然的方向。
背靠阿里云的菜鳥,就成為物流行業的“科技典范”,首先是云技術,得益于阿里云在國內的領先地位,菜鳥構建了一整張智能化物流網絡。
比如合單技術,就為平臺和消費者省了不少力氣,央視財經曾報道一個巴黎小伙兒在速賣通上給自己買了個義烏產的足球,2天后,又下單了幾盒假睫毛,給孩子買了一只玩具公仔。隨后,這3個商品被合成了一個大包裹一起寄到他手中,省時又省力。
不止菜鳥,京東也在持續加強云計算和智能供應鏈體系的打造。在今年的京東云峰會上, 京東云正式發布了數智供應鏈七大解決方案,包括1個數智化基礎設施,和覆蓋“數智采購、協同研發、智能制造、全域鏈接、價值服務和供應鏈一體化在內的全鏈路6大業務場景。
將自身積累的一體化供應鏈能力,通過數智化技術,向千行百業分享。
前幾年爆火的無人配送,更是在今年迎來了“無人機配送”的新發展,目前,美團已通過無人機,配送了超過10萬單即時零售訂單。
而隨著快遞物流行業與數字化、與技術的結合更加深入,未來的行業競爭,絕對比現在還要精彩。
快遞行業的戰火,永不停息經過一年的競爭和探索,現在的快遞行業整體營收水平,比去年同期更加健康。
行業中的五大趨勢變化,歸根結底也就是兩句話,第一,瞄向更大的市場,第二,提供更高效的服務。
對于消費者來說,這一年來,宣布將快遞送貨上門的公司,越來越多,整個大零售體系的配送速度也在提速。
但在最近一段時間的大環境變化中,我們也看到了不少快遞配送延時、無法發貨、缺人等負面消息,這些事件背后,展現的是對快遞行業確定性和穩定性的最大考驗。
而一眾快遞巨頭們迎難而上,2000名京東快遞小哥奔赴救急,菜鳥順豐“三通一達”、極兔、德邦等,也都在增派人手、設立幫扶基金,幫助網點盡快恢復正常。
瞬間變化的形勢告訴我們,在快遞行業,從來沒有躺平的機會,行業中的戰火,永不熄滅。
在整個過程中,快遞行業正在成為真正的民生基礎設施,至于誰輸誰贏,一點也不重要。
作者 | 老電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9937817614
華鼎冷鏈是一家專注于為餐飲連鎖品牌、工廠商貿客戶提供專業高效的冷鏈物流服務企業,已經打造成集冷鏈倉儲、冷鏈零擔、冷鏈到店、信息化服務、金融為一體的全國化食品凍品餐飲火鍋食材供應鏈冷鏈物流服務平臺。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