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鍋界的“蜜雪冰城”,開了一萬家1
在中國,對實體零售及餐飲品牌而言,“萬店”一向是個門檻。
擁有萬店規模的品牌,除了占據區域品牌優勢的蘭州拉面(近4萬家店)、沙縣小吃(近3萬家店),一度只有四家,分別是蜜雪冰城、華萊士、絕味鴨脖和正新雞排。
不過,最近有一家知名度遠稱不上家喻戶曉的品牌,超越了在萬店前最后一公里的肯德基和瑞幸咖啡,躋身萬店規?!鞔颉霸诩页曰疱仭钡钠放棋伻κ硡R(下簡稱“鍋圈”)。
在實體餐飲尤其是連鎖火鍋店不斷陷入經營困境的三年里,鍋圈突飛猛進,新開店超過8000家。最近,鍋圈食品(上海)股份有限公司還正式向港交所遞交招股說明書,擬主板掛牌上市。
百度截圖
要上市的鍋圈,究竟是占了疫情宅經濟的福利,還是有點真本事?
開店一萬家,憑本事上市?
過去三年,提到“吃火鍋”,不少消費者的首選并不是到店用餐,而是居家自煮。而且,火鍋在餐飲品類中可替代性較強,較少涉及烹飪的專業技術,僅需底料和食材兩項就能自己動手豐衣足食。
包裝好的火鍋底料和調配好的火鍋蘸料已經形成了成熟的市場,牛羊肉、海鮮以及各類丸子的冷鏈生鮮配送也相當便利,因此居家自煮火鍋,萬事俱備只欠一張嘴。
在這種需求和消費場景下,售賣從火鍋食材到火鍋底料、調料及餐具的鍋圈一路高歌猛進。據統計,這家2017年誕生的品牌,在2020年前門店數僅有一千余家。從2020年開始,每年以平均近2600家的速度拓店。過去三年多的時間里,凈增門店數超過8000家,截至目前門店數破萬。
伴隨著門店數增長的,是營收的持續增長。2020年鍋圈營收29.65億元,2021年營收39.58億元,2022年近乎翻倍增長至71.74億元。
不過,宅經濟孕育了不少新的業態,為何偏偏是鍋圈這么亮眼?除了站在宅經濟的風口下“原地起飛”之外,鍋圈到底有沒有兩把刷子?
連鎖產業專家、和君咨詢合伙人文志宏告訴有意思報告,鍋圈的騰飛,除了有消費方式變化的時代背景之外,還源于鍋圈的精準定位:做專業的居家火鍋用餐全產品,并且具有高性價比。
從產品的角度看,鍋圈足夠聚焦。它主打的是火鍋產品,僅“鍋底”一項,就提供了13種選擇,在“涮肉”上則有21種選擇,比專業火鍋店提供的菜品有過之而無不及。
不僅如此,除了吃火鍋的底料、涮肉、丸滑、海鮮,川渝特色的腸、血、掌、郡肝以及蔬菜及豆制品之外,在鍋具爐具上也不馬虎,除了不同規格的電火鍋、烤涮一體鍋外,連空氣炸鍋都有。關鍵是這些產品都已洗凈切好,不需要收拾就可直接下鍋。
在電商平臺要逛三五家才能買全的產品,在鍋圈能實現一站式購物,可謂60分鐘內即吃火鍋不是夢。
鍋圈小程序截圖
從鍋圈的招股書上看,鍋圈對火鍋的聚焦從一而終,從2020年至2022年,火鍋營收占總營收的比例持續在75%之上。
從價格的角度看,方便、快捷的代價并不是高價。在鍋圈小程序上,一盒200克的雪花肥牛售價21.9元,一袋120克的蝦滑售價20元,一袋120克的魚丸售價5元,甚至一個直徑26厘米的電火鍋也僅賣48元。鍋圈不僅提供了更小規格的產品,而且價格也不高于線下超市售賣的價格。
文志宏指出,鍋圈的高性價比源自它背后的供應鏈優勢。據企查查顯示,鍋圈在2017年開始面向C端消費者售賣火鍋產品之前,曾用名是“河南鍋圈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它起家做的就是供應鏈的生意,是巴奴毛肚、百年老媽、德莊火鍋等餐飲品牌的供應商。
而且,據統計,鍋圈的產品有95%以上都是自有品牌產品,因此定價權幾乎牢牢攥在了自己手中。
憑借著供應鏈的優勢,鍋圈在疫情期間甚至成了居民口中的“保供單位”,比如它曾因為提供平價生活物資收到過上海市消保委的感謝信,賺了一大波好感度。
當然,同樣被消費者們津津樂道的是鍋圈的位置,從地圖上搜索鍋圈,不難發現鍋圈幾乎都長在居民社區內,徹底實現了“最后一公里”。地址幾乎都是“某小區內”,比如遠洋山水南區內、金玉府內、風荷曲苑內等等。
據媒體公開報道,鍋圈曾有內部人士透露,這種以社區為中心的選址,每家店可以服務3000戶居民,按目前的開店量計算,鍋圈的服務范圍共覆蓋了1億居民。
專業、便宜和方便,成了鍋圈在宅經濟東風之外的三大殺手锏。
沒有蜜雪冰城的命,卻有蜜雪冰城的???
如果說風光無二的鍋圈沒有什么近憂的話,是否該有些遠慮了呢?
論開店速度,5年萬店的鍋圈在業內被稱為火鍋界的“蜜雪冰城”。不過,鍋圈或許還沒有達到蜜雪冰城靠一首“你愛我我愛你蜜雪冰城甜蜜蜜”、一只雪王以及極致性價比所賺得的知名度與好感度,但卻有蜜雪冰城的“病”。
最受到挑戰的部分在于“加盟”。
鍋圈憑借著加盟才得以5年翻至萬店的規模,其自營門店數只有5家。鍋圈甚至一度推出了“0元加盟”的政策,加盟者只需要交設備采購費、裝修設計費以及首批食材采購費等費用就可以開門營業。
瘋狂加盟之后,面臨的第一個問題在于鍋圈是否真的能賺到錢。換句話說,鍋圈從早年間還是供應鏈公司的時候賺餐飲企業的錢,到現在賺加盟商的錢,是“長期主義”還是賺一波快錢?
從招股書披露的數據看,過去三年,鍋圈先后虧損了0.43億元和4.61億元,直到2022年才盈利了2.41億元。不過,在盈利的2022年,鍋圈從加盟渠道獲得的收入也幾乎翻倍,從2021年的37.3億元增至64.8億元。
這些錢,究竟是加盟商靠瘋狂加盟的“規模”替鍋圈賺了錢,還是靠單店銷量給鍋圈賺了錢呢?從招股書的數據看,有29%的加盟商開了不止一家店,店鋪數量逐年增長的同時,閉店數也在遞增,最近三年鍋圈閉店數分別為28家、194家、279家。賺的可能在賺,賠的可能在賠。
此外,瘋狂加盟后遇到的第二個問題就是擠兌,這在密集開店的蜜雪冰城以及茶顏悅色身上都曾發生過。鍋圈曾將過去3公里加盟商保護圈縮小至2公里、1.5公里,那么在需求趨于飽和的市場中,如果持續處在快速開店的模式下,很難預料是否能按鍋圈所說的10至12個月回本。
而且,火鍋產品還不同于四季常喝的現制茶飲,它雖然沒有大的季節性差異,但存在小周期性差異。雖然冬天夏天都不妨礙吃火鍋,但比起節假日,平常吃火鍋的頻率要低不少,比起周末,工作日吃火鍋的頻率又低不少。據媒體公開報道,有加盟商曾表示,過年期間日銷售額曾破10萬,但過完年也有時日銷售額只有2000元。
當然,瘋狂加盟后遇到的第三個問題在于管理。比起自營的模式,加盟模式的弊端在于管理難度的增加,畢竟擺在加盟商眼里首位的是賺錢,而不是積淀品牌力。尤其是針對售賣食品的企業,在食品安全性上很容易出現隱患。蜜雪冰城就曾三番五次因為食品安全問題上熱搜,但并不是每個品牌都能像蜜雪冰城一樣靠著“它不嫌你窮、你不嫌它low”的路人緣逢兇化吉。
除了加盟之外,擺在鍋圈面前的另一大問題在于時代紅利的消褪。文志宏表示,在后疫情時代,餐飲業全面復蘇,對普通人“在家吃火鍋”的熱情勢必會產生影響。
如果人們不想在家吃火鍋了,那么鍋圈要用什么新業務讓消費者買單?
文志宏認為,雖然疫情過去了,但預制菜的風口被鍋圈趕上了。它所售賣的在家吃火鍋的產品有不少都已經屬于預制菜,未來如果能在預制菜的品類上進一步擴展,會是個新的增長點。
從招股書的數據不難發現,鍋圈似乎已經在“一人食”、“即烹餐包”等產品上發力。數據顯示,這些被列為“其他”的產品在總營收占比上持續增加,從2020年的12.3%增加至了2022年的14.1%。
不過,在預制菜領域,又是另一番戰場,更強勁有力的對手正虎視眈眈。
可以說,站在2023年新的起跑線上,普通人究竟需要什么產品,值得鍋圈放慢腳步重新思考。
作者:屈博洋
編輯:田納西
頭圖設計:王歡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9937817614
華鼎冷鏈是一家專注于為餐飲連鎖品牌、工廠商貿客戶提供專業高效的冷鏈物流服務企業,已經打造成集冷鏈倉儲、冷鏈零擔、冷鏈到店、信息化服務、金融為一體的全國化食品凍品餐飲火鍋食材供應鏈冷鏈物流服務平臺。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