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5年或為中國經濟減速臨界點
如果說,上世紀末和21世紀初,對人類發展影響最大的事件是新興市場的快速崛起,這毫不夸張。新興市場的崛起由中國開啟,隨后在整個亞洲蔓延,現在擴展到其他發展中地區的大部分國家。勞倫斯·薩默斯指出:“世界經濟史上,亞洲經濟的現代化與文藝復興和工業革命同樣重要。”亞洲國家保持著每年10%的增長速度,提高了當地人民的福利。隨著新興市場的發展速度遠超發達經濟體,它們成為近年來全球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新興市場的快速增長意味著地區間權重的轉移。東方對西方,亞洲對歐洲和美國——一些地緣政治的問題已經越過了狹隘的經濟范疇。
但是,援引著名理論家NellyFurtado的觀點,萬物都有終結。后發國家的高增長并不能長久持續。隨著制造業的就業份額達到峰值,經濟會轉為倚重生產率較低的服務性行業,資本存量意味著更多的折舊,產業升級要求從引進技術到技術創新的轉變。當前最迫切的典型問題是:“中國會是什么時候?”我們能否準確判斷其經濟放緩的時間?我們是否可以辨別出經濟放緩時,國家將出現的特點和具體情況?答案的重要性顯而易見。
譬如,中國、印度和巴西,它們的經濟增長放緩會對全球經濟產生重大影響,因為當今世界的增長主要依靠這些大型新興市場的發展。鑒于它們對能源和原材料的大量需求,能源和原材料市場也會受到影響。此外,這些國家的政治合法性往往基于政府提供的快速增長,增長減緩也會對社會穩定產生影響。
雖然增長放緩是所有快速增長經濟體必然要經歷的,但是何時以及如何應對中國增長可能減緩的情況,非常重要。近年來,中國經濟增長已經占到全球經濟增長的很大一部分,在不太久的將來,中國經濟的急劇減速會對世界產生重要影響。就中國本身來說,也可能影響其社會穩定。
我們的研究聚焦于,中國經濟是否可能突然放緩?如果可能,那么是在什么時候?中國的開放性和高投資率似乎表明中國不太可能減速。但是,我們的研究表明,中國的減速或許很快就會到來。
我們研究了自1957年以來的經濟記錄,以探求經濟增長到達臨界的警示標志。經過演算論證出,當人均GDP達到16740美元(以購買力平價計,下同)時,會出現增長放緩,人均GDP年增長率會從5.6%降至2.1%。這一研究結果獲得歷史的驗證,上世紀70年代,西歐國家和日本人均GDP達到16740美元左右時,經濟增長開始減緩;上世紀80年代的新加坡和90年代的韓國、中國臺灣都符合這一模型。
根據歷史經驗,減速往往發生在如下時刻:人均GDP達到16740美元;人均收入達到最領先國家的58%;制造業就業率達到23%。2007年,中國人均GDP達到8511美元,人均GDP占美國人均GDP的19.8%,如果中國保持以每年9.3%的速度增長,到2015年,中國人均GDP達到17335美元,正好剛剛超出減速的臨界點。如果中國保持以較溫和的7%的速度增長,那么人均GDP將在2017年達到臨界。
2002年,中國制造業就業率為11.3%,近幾年這一數據一直沒有更新。我們假設它以每年1%的速度增長,那么現在制造業的就業人數比率與經濟放緩指標近在咫尺。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9937817614
華鼎冷鏈是一家專注于為餐飲連鎖品牌、工廠商貿客戶提供專業高效的冷鏈物流服務企業,已經打造成集冷鏈倉儲、冷鏈零擔、冷鏈到店、信息化服務、金融為一體的全國化食品凍品餐飲火鍋食材供應鏈冷鏈物流服務平臺。
標簽:
上一篇:建物流體系掌控蔬菜全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