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融合+集智賦能,共建冷鏈供應鏈國際生態圈
6月28日,由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全球冷鏈聯盟共同主辦的“2024第十六屆全球食品冷鏈大會”在江西開幕。
作為冷鏈行業具有國內外重要影響力的盛會,本屆大會針對當前行業發展形勢,以“全球鏈接,跨界融合”為主題,聚焦冷鏈相關產業國際化發展,分享最新全球化趨勢、商業案例、價值理念及創新技術,共同探索冷鏈行業出海發展。
眾所周知,港口作為連接國內外市場的重要節點,直接關乎國家和地區的貿易活力和經濟增長。其運營和服務能力,不僅影響著物流成本和效率,也決定著當地在全球貿易網絡中的競爭力。為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迫切需求,港口早已跨越了貨物裝卸的傳統功能,向著智能化、綠色化、多功能化的方向大踏步前進。
而作為陸港型國家物流樞紐、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的重慶國際物流樞紐也收到邀請,園區副總經理汪蘭芳立足重慶陸港建設實際,與同場嘉賓就“如何提升港口運營與服務能力,全力打造冷鏈國際貿易的核心樞紐”進行了高端對話。
汪蘭芳表示,雖然從空間和功能來看,港城之間存在一定分界,在重慶國際物流樞紐園區內部,采用了路網客貨分流的辦法進行功能布局。但近年來,園區以開放為引領,以臨鐵產業為帶動,加速配套醫教娛養,使港與城在各自區分的同時,又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實現了“港產城景”跨界融合。
據她介紹,重慶乃至西南地區有巨大的冷鏈食品消費市場。以重慶為例,作為火鍋之都,重慶肉類食材消費需求旺盛,2023年全市肉類人均消費量達53千克,位居全國第一,需要大量的進口補充。地區強勁的消費能力,帶來了產業的紅利。去年,園區進境肉類指定監管場地獲批,結合存量硬件設施、配套服務等優勢資源,與周邊廣袤的消費市場形成閉環。吸引更多的冷鏈業務,打造高質量冷鏈臨鐵經濟,服務人民群眾高品質生活,已成為園區港城協同發展的一大抓手。
為實現由傳統儲運基地向復合型冷鏈服務樞紐的轉變,園區通過“肉類集散分撥+現貨交易結算”模式,賦能進口肉類產業發展,推動打造重慶進口冷鏈(肉類)一級分撥節點和進口冷鏈(肉類)抵港交易中心。該抵港交易中心合作計劃日前已對外發布,并得到了所在重慶市、沙坪壩區的積極支持。目前,已有巴西牛肉、智利車厘子、白俄羅斯雞爪、文萊凍水產等一大批進口冷鏈產品在園區重慶鐵路口岸通關。
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穩步推進,局部地區貿易發展形勢穩定向好,加之RCEP正式生效,西部陸海新通道及中老鐵路的打通及發展可謂正當其時。園區立足自貿試驗區、綜合保稅區等開放基礎,一方面深挖鐵路口貿易潛力,推動整車、電子產品、特色農產品、中醫藥等重慶優勢產品和特色產品出口,加大對集成電路,關鍵KT件等高新技術產品和冷鏈食品等產品進口,一方面推動基礎產業升級“保稅+”,拓展保稅集貨進出口貨物范圍,加大跨境供應鏈建設,推動三羊馬、尼爾森、中外運等8家供應鏈服務商拓展“運全球。
此外,加強貿易軟硬配套和與屬地海關、物流集群的協同,對包含冷鏈在內的臨鐵產業,提供全程物流服務、供應鏈金融、便捷通關、集散分撥、保稅增值加工、新業態賦能。通過以上舉措,全面促進陸港貿易規模、質量的雙提升。日前,園區正式落地西部陸海新通道國際法務區,為陸港入駐企業貿易、投資“出?!北q{護航。
現場,汪蘭芳還重點介紹了重慶鐵路口岸內陸率先實現藥品陸路進口清關,目前周邊已形成內外貿藥械的商貿物流集群的發展案例。她預計,隨著冷鏈產業發展,不僅冷鏈的品類更加多元,冷鏈樞紐也將由傳統儲運基地向復合型冷鏈服務樞紐的轉變。期間,重慶作為內陸國際物流樞紐城市和國際消費中心城市,進口冷鏈規模將持續上升。園區將發揮進境肉類指定監管場地、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建設機遇,在加強樞紐聯動、上下游共建的基礎上,多元化布局冷鏈產業,打造“東盟進口—重慶加工—出口歐盟”的產業體系,同時帶動永輝、中交、聯豐、重慶醫藥等20多萬方冷鏈倉儲與城市配送產業的融合發展。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9937817614
華鼎冷鏈是一家專注于為餐飲連鎖品牌、工廠商貿客戶提供專業高效的冷鏈物流服務企業,已經打造成集冷鏈倉儲、冷鏈零擔、冷鏈到店、信息化服務、金融為一體的全國化食品凍品餐飲火鍋食材供應鏈冷鏈物流服務平臺。
標簽:
上一篇:服務為先,打造專業冷鏈供應鏈產業園——訪河南新開元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陳世舉
下一篇:返回列表